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展如何?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分析

2023-08-30 15:11:16

加快推出CBDC乃是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金融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说,CBDC在某种程度上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CBDC可以通过提供新的支付基础设施,以更低的转账成本提高金融包容性,各国也正在积极推进,国内已经开始试点,数字英镑计划在2030年推出,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推出了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计划,个人在不必须拥有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就能获取安全、流动性强且由政府背书的支付手段。讲到这里,还没有解答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展如何?下文211Coin小编为大家分析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

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展如何?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分析

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分析

1、加拿大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实践

加拿大央行所推进的Jasper项目立项时间较早,在2016年就已经立项,当时加拿大央行计划更新相关的支付系统,作为可能的技术选项,创立了Jasper项目。Jasper项目截至目前一共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全部是概念验证性质的实验,在技术上实现了跨境、跨币种支付。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央银行和私人部门合作并利用DLT来开展金融机构间结算支付的试验项目。

项目试验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评估以DLT为支撑的结算货币及其支付清算系统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准则,比如抵押、交易、结算、清算、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等。二是探讨中央银行能否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形成一种市场化的数字货币应用机制。

经过近5年的发展,Jasper项目实施已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重点是研究DLT在批发性支付清算和国内银行间大额支付结算的应用可行性。DLT在这两个阶段的试验性应用之后,使其更容易扩展至其他领域,更加适应隐私和保密目标。项目构建了两个基于DLT的平台,分别是以太坊(Etherum)平台(第一阶段)和R3Corda平台(第二阶段),在两个平台中都嵌入了目前支付清算体系运行良好的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使用的DLT及平台存在实质性差异,第二阶段实质上是重新构建了技术平台。

第三阶段引入了更多复杂性的内容,并将项目范围扩大到批发支付范围之外,如将DLT拓展至与其他资产(如外汇和证券)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并采用虚拟和实际的支付结算业务作为试验的基础。第四阶段是跨境支付项目的试验,是加拿大央行、加拿大支付公司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格兰银行等进行的跨境、跨币种支付。

从实验结果来看,区块链技术要满足目前对于支付系统的要求较为困难,难点不在效率等问题上,而在于区块链技术所导致的信息不透明上,这原本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所在。同时,使用区块链技术需要对于相关的算法进行重新研究以适应在分布式环境下的运作。

加拿大央行联合国内相关机构以及外国有关当局进行了数字货币应用的试验,主要用于评估以DLT为支撑的结算货币及其支付清算系统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准则,同时探讨中央银行能否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形成一种市场化的数字货币应用机制。该试验从2016年至2020年已历经四个阶段,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基于以太坊的大额支付系统基本可有效运行,但在交易量大幅高企时系统难以有效匹配,进而难以体现效率性,更重要的问题是结算最终性难以确定。

二是基于R3Corda平台的试验表明,该系统更好地支撑了更多参与者、工具以及更大处置能力,同时显示“公证结”协议比工作量协议具有更高效率,且结算最终性得到确认,充分显示DLT在大额支付系统可行的应用前景。

三是基于R3Corda平台的证券及外汇支付结算是可行的,这代表DLT在链接银行体系之外的系统以及进行更广泛的支付结算是具有适用性的。

四是加拿大和新加坡数字货币跨境、跨币种支付试验表明,利用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和结算可变得更简单、更高效、更安全,但基于现实市场变化的跨境、跨币种支付的潜在风险仍未清晰认知。

2、欧洲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实践

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合作Stella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支付系统与证券结算系统等领域的适用性。自2017年9月起,至2021年2月已完成4阶段的研究,发表了4篇阶段性研究报告。

Stella项目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评估现有支付系统的特定功能,例如流动性节约机制(LSMs,LiquiditySavingMechanisms),是否可以在DLT环境中安全有效地运行。研究结论表明,DLT可以满足原有支付系统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RealTimeGrossSettlement)的要求,但受到网络规模和节点之间距离的影响,基于DLT的方案有潜力增强支付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可靠性。

项目第二阶段是研究两个关联偿付义务之间的结算,如券款对付(DvP,DeliveryversusPayment),是否可以在DLT环境中进行概念设计和执行。研究结论表明,DvP可以在DLT环境中进行概念设计和执行,但有一定的复杂性,并可能带来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交易速度和流动性阻塞。

项目第三阶段的目标是为跨境转账提供新型解决方案,提高跨境转账的安全性,从流动性、安全性和技术角度分别研究了是否使用ILP(跨账本协议,theInterledgerProtocol)在不同类型的账本之间进行转账的过程。项目第四阶段根据增强隐私性的基本方法将PETs(PrivacyEnhancingTechnologies)分为三类:隔离技术,隐藏技术,切断联系技术。研究表明,这些增强隐私性的技术方法并不具有互斥性,而多种PETs的组合使用可以达到更高级别的机密性。

欧洲央行于2021年7月发表实验研究报告《数字欧元实验范围和关键收获》。报告中表示,研究团队对现有的TIPS平台、DLT技术、区块链技术、线下支付平台进行了实验,展现了这些技术在可能的数字欧元计划中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实验表明运用现有技术可以限制现金与交易的数量。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隐私,保证终端用户隐私安全。支持多种多样的终端(手机app,网页,卡,交互支付点),满足各类用户需求。但在NFC和蓝牙等离线支付场景中,需要传送大量信息的情况下仍存在局限性。数字欧元项目与入选公司合作进行了试点实验,但未面向普通民众进行试点实验。

而近期,欧洲央行表示于2021年7月启动数字欧元项目。项目的调查阶段(investigationphase)将从2021年10月开始,持续24个月。在调查阶段结束后将正式决定是否启用数字欧元。数字欧元将作为纸币的补充而非代替。目前在保护隐私,限制流通上限,线下支付等技术上没有发现障碍。

3、日本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实践

除前文提到的和欧洲央行合作开展的Stella项目外,日本央行于2020年开始进行数字日元的探索。日本央行于2020年10月发布报告《日本央行的数字货币之路》。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央行虽然没有明确的发行计划,但将为其做好充分准备,面向个人及公司使用。报告分析了数字日元的定位,将作为现金的补充,支持私人支付,满足数字化需求。

数字日元将需要满足普遍适应,保护隐私,快速支付,稳定,与其他支付系统兼容等要求。日本央行计划进行论证实验(ProofofConcept),对数字货币的功能进行实验后,考虑进行PSP(支付服务提供者)和终端用户中的试点计划。目前计划于2021年初启动第一阶段功能性实验。日本央行表示会持续探索与PSP以及世界其他各国央行的合作。

一组中央银行,包括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瑞典央行、瑞士国家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以及国际清算银行,于2020年10月发布了一份题为“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和核心特征”的报告。该报告是七大央行与BIS设立联合工作组以来首份阶段性研究成果。

报告阐述了七国央行对CBDC核心特征及发行的基本原则达成的共识,分析了发行CBDC的动因、挑战和风险,并强调了对CBDC的设计和技术方面的考虑。报告指出,七家央行将进一步研究在本国发行CBDC的可行性,但并未承诺是否发行。报告强调了私营部门参与CBDC研发推广工作的必要性,也着重谈到CBDC的发行对跨境支付体系的影响。

近期,日本央行于2021年6月发布研究报告《数字货币相关信息技术标准化》,着重讨论了数字货币相关的标准化规则。报告指出,现有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都将为数字货币提供良好的支持,且同样适用于可能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报告阐述了数字货币在财务、技术、信息安全等各个方面标准化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数字货币将如何满足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要求。报告表示需要维护数字货币与其他支付平台间的兼容性以及其本身的可信度。

4、香港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实践

香港金融局于2017年3月启动LionRock项目,研究基于Corda的支付系统。该项目目标是就CBDC进行研究,以深入认识其潜在优势及挑战。该项目指出,对于香港而言,由于香港已设有高效率及可靠的零售及批发支付系统,CBDC在本地零售及批发层面的应用可能相当有限,继续探讨其他潜在商业应用,例如批发层面的跨境资金转拨,及继续与其他中央银行研究CBDC的发展和影响将更带来更多收益。

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19年5月与泰国央行发起联合研究,将此前双方分别进行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分别为金管局的ProjectLionRock研究计划与泰国中央银行的ProjectInthanon研究计划)进行合并,推出LionRock-Inthanon项目,研究CBDC于跨境支付的应用。

LionRock-Inthanon项目于2019年11月完成,2020年1月发表研究报告《利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提高跨境支付效率》。报告表示,该项目旨在研究DLT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建立一个概念验证(PoC)。概念认证已顺利完成,并确认了央行数码货币模型在实际解决跨境资金转拨主要痛点的技术可行性。

该项目基于本地DLT技术开发了泰铢-港币跨境走廊网络原型,使香港和泰国的参与银行能以点对点方式进行资金转拨和外汇交易,有助于减少多层结算程序。该报告还探讨了流动性以及监管方面的问题。央行数码货币模型能支持实时跨境资金转拨,及减少结算过程中所涉及的中介和单位,实现早前提及的优点,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低结算风险、提高透明度和配合合规要求,且有一定扩展性。

近期,香港金管局发表有关《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项目的联合声明,表示「Inthanon-LionRock」项目已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项目将进一步缔造有利环境,让更多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央行共同研究DLT在提升金融基建以处理跨境支付方面的潜力。

5、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实践

中国在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探索和发展位于世界前列。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其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模式。目前,中国6家国有大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负责在人民银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信息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等地启动试点测试,去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试点测试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的最新成效时表示:截至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1000万,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个、对公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笔、金额345亿元。近期,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宣布“一点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此举标志着继国有银行之后,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也将加入数字人民币试点进程。

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Bridge)。该项目来自于香港与泰国合作的LionRock-Inthanon项目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中,更多的亚洲央行参与其中。其核心为研究DLT技术,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多种应用。

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从设计框架看,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发行权属于国家,人民银行在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向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管理,指定运营机构及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兑换和流通服务。

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根据白皮书介绍,E-CNY具有七大设计特性:

1)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

2)不计付利息。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不计付利息。

3)低成本。央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

4)支付即结算。

5)匿名性(可控匿名)。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

6)全性。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

7)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

上述内容为大家解析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展如何?近年来,世界金融数字化的趋势已然十分明确,世界各国陆续加入数字货币的研究中,数字货币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未来的数字化金融体系提供了基础支持,目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自2014年启动以来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结果,在未来的研究和实验中,中国央行将继续完善技术及监管各个方面,让数字人民币作为电子支付工具更高效地发挥其作用,已经有不少人开通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后期使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211COIN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8-2022 211COIN版权所有.